一、探索背景
曙光社区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心突破、两翼齐飞”战略部署之东面,地处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海峡金融商务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三区叠加之地,改革前,社区团的建设工作方式单一,结对单位少,活动开展零散,联系和服务青年覆盖面小。自全面推进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以来,曙光社区团总支发挥地域优势,聚辖区金融机构、全市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之力,通过“展示舞台”“实践擂台”“点单平台”,实施曙光社区“追光计划”,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全面提升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二、主要做法
共建金融机构,构筑金融能人“展示舞台”。曙光社区下辖宇洋中央金座“证券期货楼”等金融特色产业楼宇13栋,集聚了银行总部和区域总部13家、近30家金融、类金融机构。改革以来,曙光社区团总支进一步放大金融资源优势,与辖区10家金融、类金融机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联合福建海峡银行团委,以养老金融为参与社区治理切入点,推动涵盖金融、文化、健康、娱乐等多方面的“颐悦人生”养老金融品牌深入小区、议事亭、长者食堂等老年人活动高频场所,助力智慧养老。中信银行福州分行作为首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建馆,曙光社区通过参观交流、联学共建等方式,与中信银行实现衔接联动、资源共享、优势导入。联合农商银行福州分行营业部青年志愿者,以“金融向善 服务为民”为理念,将“社区金融宣教”与“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两种模式相结合,围绕老年人金融知识盲点、设计防诈课程,持续在辖区中开展金融反诈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融通高等院校,搭建高校能人“实践擂台”。依托“扬帆计划”“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和台江团区委“大学生助理”志愿者服务制度,曙光社区团总支与14所高校建立合作,参与社区实践的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达1152名。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志愿服务队每期安排10余位大学生志愿者在曙光社区开办“美育青春 曙光‘童’行”七彩童年创意美术小课堂;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曙光基地志愿服务队结合节假日开展以“健康伴千里”为主题的志愿医疗服务。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70余名法学院研究生志愿者与曙光社区法务人才助理共同组建“诚廌普法服务队”,通过法律知识问答、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普法三下乡”活动。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小曙片”志愿服务队,以“周末奉献2小时”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参与平安三率、文明城市创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志愿服务工作。
巧用社会组织,打造社工能人“点单平台”。曙光社区团总支大力整合省市区各级社会组织资源,逐步探索出社区团总支“点单”、社会组织“接单”、青年和青少年“品尝”、社会各界“点评”的社会化全闭合运营模式。目前已联合福州市台江区青年创业者促进会,在台江区鳌峰广场人才之家打造青年成长服务阵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场地等方面支持;联合省少年宫协会,在曙光社区辖区内的红星苑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萌萌亲曙”早教课堂,涉及书法、美术、语训等热门内容,打造家门口的学堂;联合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在辖区内启动“伙伴计划——团团活力圈”项目,开展以运动习惯养成、趣味运动会、精神素养培育、户外研学实践等主题的社区服务;联合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辖区内的台江体育公园打造青年文娱团建阵地,举办飞盘、足球赛等文娱体育类活动。
三、经验启示
要结合地域优势,对“内”资源互通
打造有温度、有吸引力的团建工作品牌,要将辖区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福州市曙光社区利用辖区金融属性,以共青团共建为着力点,实现常态交流、资源互通,打通“对内”关卡,将辖区内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
要结合上级平台,对“外”资源整合
打造有温度、有吸引力的团建工作品牌,不是一个社区、一个街道就能实现的。曙光社区一方面导入高校资源既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也充实社区服务力量;另一方面导入社会组织资源,将有成熟经验的社会组织引入社区,不断完善项目清单,放大品牌效应。
案例简评
曙光社区“追光计划”以基层治理为导向,对内通过共建发挥金融青年能人作用,对外通过引入发挥高校和社会组织能人资源,通过打造青年能人凝聚新模式促进形成团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参与、青年自治的协同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