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三争三领”行动,持续提升我市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团市委鼓励各基层团委聚焦主责主业,立足自身实际和特色工作先行先试、守正创新,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基层团建工作品牌。“青品汇”专栏今日推送永泰县团建品牌:“青聚樟村”话振兴。
一、
项目意义
永泰团县委紧密联系本地青联委员、青创会员、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骨干等青年人才,以“青年之家”和青年社会组织为两翼、以青年志愿者为支撑打造“青聚樟村”乡村振兴项目,为青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交流平台。青年人才互学互进,互帮互促,探讨出更多适合永泰的振兴之路,逐步形成一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为家乡的青年人才队伍。
二、
项目思路和举措
(一)优化骨干力量选用机制,壮大“青队伍”
结合县域实际,出台《永泰县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打通社会化选人路径,不拘一格从各行各业中从严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团的工作骨干队伍;依托“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扬帆计划”等平台,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中广泛募集优质实习岗位,不断吸引青年人才加入返乡就业创业队伍;充分发挥县青创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挖掘返乡创业、新兴领域、台湾青年等组建青年人才队伍,发挥联动作用,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聚合一线青年伙伴群体,激发“青活力”
通过思想引领、文体活动、演讲竞赛等密切和各行各业青年人才的联系,同时不断完善“青年之家”和网络社群建设,畅通与青年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促进多元交流;广泛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活动,持续关注青年人才心声和诉求,为一线青年伙伴提供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或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鼓励青年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公共事务,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社会认同度,充分延伸工作手臂、辐射范围,挖掘乡村振兴所需青年人才。
(三)打造“樟小青”志愿服务品牌,贡献“青关爱”
围绕“青聚樟村”乡村振兴青年品牌项目,组建“樟小青”队伍,探索“1+2+3”青年志愿者服务模式。“1”是开展一场青年志愿者专项培训,“2”是链接线上、线下两方面公益资源,“3”是以青年志愿者为支撑开展“乡村美化”“文明创建”“暖心关爱”三大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规范化、常态化志愿服务保障“青聚樟村”活动长效化。截至目前,“樟小青”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者5998名,2023年开展志愿服务400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
三、
项目进展
(一)“青队伍”持续壮大
召开永泰县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广泛选拔青联委员。换届后青联委员增至109人,覆盖法律媒体、文化体育、经济、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等5个界别,覆盖面和人员数量得到扩大,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形成青年工作社会力量支撑点;吸纳行业青年、一线青年进入团县委挂兼职干部队伍,发挥不同领域青年人才优势,弥补干部力量、经历、专业、来源的不足;组织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等四支队伍、40名学生参与走访式社会实践,挖掘永泰庄寨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了解永泰,储备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后备力量;依托永泰县青创会组织开展“青聚樟村”系列活动,培养孵化乡村青年网红20余人,常态化联系带货主播50余人,助力本土企业宣传、销售,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二)“青活力”持续增强
开展“樟台青年林”植树活动,吸引两岸30多名青年代表参加活动,增进了樟台两岸青年的沟通交流;联合县人社局等多部门开展2023年永泰县“新春纳贤才·助企开门红‘短视频探岗+直播送岗+微信广告推岗’”兔年线上招聘系列活动,服务我县青年人才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储备后备人才;携手人民银行永泰县支行团支部牵头永泰县金融团建协作体举办永泰县金融青年研学讲堂,以研学讲堂为支点,创新开展多样化团建活动,把永泰县金融团建协作体打造成学习型、育才型、创新型的群团组织,帮助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举办“青聚樟村 共话振兴”两岸人才交流活动,交流探讨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合作,以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三)“青关爱”持续深化
落实开展永泰县“樟小青”青年志愿者骨干“志愿汇”专项培训会1场,组织“樟小青”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村规民约讲解、环境卫生整治、“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线上链接12355平台,为我县中高考学子提供心理辅导和减压课程,线下链接团省委希望办、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廖俊波乡村教育基金等资源,发放2022-2023学年“爱助事实孤儿”项目爱助成长激励金44800元,助力50名乡村事实孤儿成长成才;联合县总工会、县妇联、白云乡政府举办“工会有约 缘来是你”单身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展示个人风采、拓展幸福空间的平台,有效促进了青年之间的联系交流,引导和激励更多青年扎根永泰、建设永泰。
四、
下一步计划
一是密切联系“青队伍”。
密切联系青创会员、青年委员,倾听一线声音,组织交流座谈会,强化一线意识,在基层调研中收集反馈问题,做细做好青年工作,进一步壮大“青队伍”。
二是持续提升“青活力”。
联合有关单位、社会组织,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青少年设计更多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座谈、沙龙活动,加强“青年之家”实体阵地建设,为乡村青少年增长本领、建功立业保驾护航。
三是继续加强“青关爱”。
深入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好“青春家园”“希望工程圆梦助学”、公益交友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围绕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少年关切的问题,加强部门沟通、政策协调,持续服务好青少年,进一步加强对乡村青少年的关注与帮助。